2018年3月23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姜有星应我校Life Science Research Seminar邀请,来我校为师生做了题为“Structural Studies of Tetrameric Cation Channels”的学术报告。
离子快速穿透细胞膜对于神经冲动、肌肉收缩、信号转导和荷尔蒙分泌具有重要作用。离子通道是跨膜蛋白,它们在细胞膜上接受特定刺激,受调节地开放来调控离子顺着电化学势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生理学重要性表现在其功能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癫痫、耳聋、运动失调、心律失常等疾病。离子通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离子选择性和门控机制。在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被称为四聚体阳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包括钾离子通道蛋白、钠离子通道蛋白、钙离子通道蛋白和瞬时感应器电位(TRP)通道蛋白等。姜有星教授在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中做出一系列重要工作:解析出第一个配体门控的钾通道蛋白-MthK通道结构;解析出第一个电压门控的钾通道蛋白-KvAP通道蛋白;解析出第一个钠钾阳离子通道蛋白-NaK通道蛋白的结构,并系统解释了离子选择性机制、电压门控以及配体门控机制;解析了对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重要的钠钙交换体的结构,攻克了近半世纪以来的钠钙交换机制难题;近年来解析了双孔通道蛋白TPC的结构,这也是目前唯一关闭状态的电压门控钾通道蛋白,结合对开放状态钾通道蛋白的分析,为钾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过程提出了新的机制。他以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蛋白和钠钾NaK离子通道蛋白为例,向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钾离子选择性产生的结构基础以及电压门控机制。
报告结束,师生踊跃提问,特别是对离子选择性的众多疑团纷纷发表意见。姜教授还与我校生命学院、iHuman研究所及免疫化学所的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合作机会。
【姜有星简介】
姜有星,1988年至1992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至19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在洛克菲勒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接受博士后训练;2003年至2008年为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理系的助理教授,现为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