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霁

发布者: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008

重要成果

1、  Circulation 2024论文揭示了 Piezo1/IL-6 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级联反应促进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全新机制,发现了一个新的神经-免疫-心脏轴

2、  Current biology 2023)论文揭示了催产素神经元在应激下调节社交记忆的新功能,提示应激导致的催产素神经元的过度激活可能是社交记忆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

3、  Neuron2023)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丙泊酚导致欣快体验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更促进了丙泊酚的非麻醉临床应用,为快感缺失症状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并提出了通过筛选具有可控成瘾风险的新型DAT抑制剂来发现治疗快感缺失新药物的可能性。

4、   Neuron2023)发现PL不同的神经元集群对痛觉和痒觉信息的分离表征。这两类神经元集群通过优先投射到特定的下游区域以调节疼痛或瘙痒相关的感觉和情绪行为输出。

5、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23)发现小剂量(5 mg/kg)的艾司氯胺酮能够显著缩短异氟烷麻醉后小鼠的苏醒时间。神经机制上,这种效应与通过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激活丘脑室旁核(PVT)谷氨酸能神经元相关。这些发现为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辅助其他临床麻醉药预防和治疗麻醉后迟发性苏醒提供了基础。

6、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3)揭示了术后谵妄动物模型的多层次行为学改变,为POD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7、  Molecular Psychiatry2023)论文揭示了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通过拮抗γ-氨基丁酸型受体(GABAA receptors)激活腹侧被盖区(VTA 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来起到治疗作用

8、    Science Advances2021)揭示了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延迟满足这一心理过程中的神经基础,为提高自控能力和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9、   Science Advances2021)从抑郁模型三个特定脑区中发现的差异表达GPCR 及其与抑郁行为的关联。通过分析三个主脑区的GPCR组学数据发现了在过去15年陆续报道的19种抑郁样行为的已知调控因子和许多未知的潜在调控因子,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靶点。

10、EBioMedicine2021 全身麻醉剂引起意识丧失的皮层机制研究。揭示了在意识丧失期间皮层兴奋抑制性网络被中断,并表明抑制性网络在维持意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该研究为了解全身麻醉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11、  iScience 2021)揭示了前额叶ATP信号转导在痛觉中的作用。

12、   Nature2020 鉴定并证明了一条对适应性免疫具有增强功能的脑-脾神经轴,提示了适度的应激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开辟了神经免疫学的新方向。(同期Nature配以News&Views进行报道和点评;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Research Highlight进行报道和点评

13、Anesthesiology2020)首次发现右美托咪定激活了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从而导致右美托咪定易被唤醒的神经药理学机制。

14、 Science Bulletin2020)发现了腹侧苍白球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显著性加工中的功能。

15、Neuron2019)发现了痒觉信息在中脑奖赏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式。(Faculty 1000点评

16、  Current Biology2019)发现了室旁核的CRH 神经元整合了压力和奖赏的信息。(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Research Highlight进行报道和点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