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人类癌症是由EBV感染引起的,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近年来,基因组测序表明EBV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不同癌症密切相关,因此,揭示EBV基因多态性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EBV的致癌机制。EBV感染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也密切相关,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多发性硬化症(MS)等,2022年Science文献通过对1000万人口、长达2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EBV感染会提高MS风险32倍,有力地表明了EBV感染是MS的必要条件,基本确定EBV感染就是导致MS的最主要因素。EBV可能作为MS发病机制的触发因素,甚至驱动因素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分子模拟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病机制(基于序列相似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同时识别病原体、中枢神经系统宿主蛋白)。EBV主要通过表面包膜糖蛋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理解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及BCR免疫组库进化有助于未来研发EBV疫苗。
课题组将综合运用病毒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方法,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1、深入研究肿瘤疱疹病毒的致癌机制;2、研究感染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体外感染模型的开发(重点关注疱疹病毒);3、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及BCR免疫组库进化研究(重点关注疱疹病毒及新发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