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仪平台技术交流讲座暨模式动物平台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A)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20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帮助师生充分挖掘学院核心资源的潜力,2025410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大仪平台技术讲座暨模式动物平台开放日活动。活动分别在L楼和14号楼有序开展,采用“理论讲解+实地观摩”的创新形式,吸引了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iHuman 研究所等单位的众多师生踊跃参与。

活动开场,学院行政办公室的段晓光老师对活动流程及目标进行了全面介绍,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随后,模式动物平台负责人王俊风老师作报告。王老师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专业团队的过硬实力、智能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到特色服务项目的独特优势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平台的卓越功能与优质服务。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已实现95%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革新,用户通过便捷的线上系统,就能轻松完成预约申请、审批流程以及费用结算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科研服务效率,为师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理论讲解环节,王俊风老师针对师生们普遍关注的特色技术服务展开重点剖析。她借助可视化流程图,系统梳理了小鼠胚胎操作技术体系,详细阐释了胚胎冷冻复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生物净化、快速扩繁等关键技术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场景。这不仅助力师生依据实验目标迅速筛选出适配的技术方案,更为他们的科研规划指明了清晰方向。此外,王老师还按照不同类型,逐一介绍了平台配备的各类动物仪器设备,深入讲解其功能特性与应用范围,为师生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讲座结束后,在平台老师们的引领下,与会人员深入参观了平台的SPF级动物房、胚胎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和影像实验室。在胚胎实验室,刘国辉老师细致介绍了仪器配置情况,并深入讲解了小鼠着床前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刘老师亲自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察小鼠精子以及着床前不同阶段的小鼠胚胎。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对胚胎操作技术服务项目的具体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利用平台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有助于平台更精准地服务于各课题组的科研需求。

薛莹老师则着重强调了动物微生物质量把控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动物常见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现场操作与直观展示,学生们对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曾祥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影像学实验单元的仪器设备,包括软件与硬件的预约使用方法,以及这些设备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曾老师还与学生们就后续科研项目中计划开展的小动物影像学检测实验展开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与探索欲望。

本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仪平台技术讲座暨模式动物平台开放日活动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丰富内容,师生们对学院实验动物核心科研资源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为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筑牢了基础。学院将持续聚焦提升科研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科研支持与保障,助力科研事业迈向新的高度。未来将举办更多此类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创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