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高冠军, PhD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 86-21-20685430

邮箱: gaogj@@shanghaitech.edu.cn

传真: 86-21-20685430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KMS个人画像

中文信息English
基因编辑与表观遗传

课题组长

姓名:

高冠军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PhD, 副教授

职务:

所在院所: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荣誉称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教育经历:
  • 1992/09—1996/07,扬州大学,学士
  • 2000/09—2005/07,浙江大学,博士
博士后及工作经历:
  • 2006/02—2009/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博士后
  • 2010/01—2010/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员
  • 2011/01—2016/09,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研究员
  • 2016/09—2017/11,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副教授,研究员
  • 2017/11—2023/07,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Tenure-Track)
  • 2023/07—至今,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Tenured)

课题组简介

研究方向:
表观遗传与基因编辑
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I: 基因编辑技术研发与应用

突破传统编辑技术在小片段DNA操作的限制,开发大尺度DNA改写工具,应用于疾病模型构建、细胞基因免疫治疗、合成生物学及微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II: 表观遗传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研究环境如何通过非DNA序列改变(如组蛋白质密码、非编辑RNA)调控细胞及个体行为,涉及发育、癌症和免疫等疾病机制。



课题组网站:

研究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1.    首次发现转录耦合供体可显著提高基因大片段整合效率(>10kb

该成果(Gao et al., 2022)首次报道了传统同源重组供体 (HR-donor) 上引入转录过程以改变DNA修复过程中的供体染色质结构状态来促进同源重组的发生,从而实现细胞内大片段DNA的高效编辑(比传统方法提高约10倍)。开发的大片段整合技术先后被BioArtiNature和知乎等媒体推荐(该技术已申请专利)。

 

2.    在模式生物中首创100%的基因编辑效率

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基因打靶与编辑的底层技术开发,在模式动物中创建了一系列高效的KIKO、条件性敲除等方法,包括首次将CRISPR编辑效率提高至100%Yu et al., 2013)。建立的方法学论文引用达1000次以上(单篇论文引用达450次以上)。部分编辑方法已入选美国实验教科且被全球实验室广泛使用。成果先后被BioArtiNature、生物通和网易等媒体报导。

    

3.    首创CRISPR与整合酶结合实现动物体内大片段基因组敲除/回补

首次将CRISPR与整合酶重组技术相结合运用于模式生物中,实现动物体内500kb基因组的敲除并实现35kb外源基因定点高效整合;国际上首次在模式动物上创建组蛋白基因高通量突变技术平台。成果先后被BioArtiNature等学术媒体报导。


4.    突破转基因效率瓶颈和建立染色体编辑新方法

开发基于铜绿假单胞杆菌整合酶(PAI)的新系统,转基因效率达到传统PhiC31技术的10倍,可精准整合32kb大片段基因,为复杂基因组研究提供工具。提出同源重组介导的染色体重排(HRMR)策略,使染色体重排效率提升80倍,精准度超95%。成功模拟费城染色体易位等疾病模型。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专著

专利

  • 1. 高冠军 高凯旋,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方法,中国,202110831634.1,发明专利
  • 2. 高冠军 史王飞,一种构建用于外源基因定点整合的新方法,中国,2023110817338,发明专利

项目

  • 1. 新型基因打靶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2. 父源CenH3介导的表观修饰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3. 组蛋白密码功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4. 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观调控功能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
  • 5. 连接组蛋白的调控功能,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
  • 6. 生殖发育中磷酸化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7. H2AK119ub修饰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8. 基因大片段整合技术研发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项目负责人

奖励

加入我们

上海科技大学高冠军研究组:招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

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基因打靶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并努力将这些技术转化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小鼠模型构建和大动物性状改良等关键领域。鉴于当前科研项目的需求,我们现招聘若干博士后和科研助理岗位,诚邀对这一领域有深厚兴趣并希望做出重要贡献的研究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请联系:gaogj@shanghaitech.edu.cn)。具备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小鼠实验操作或基因编辑方面的经验者将优先考虑。


课题组成员及合影

  • 姓名:胡甘露
    身份:助理研究员
    在组时间:2025/7/1-至今
    邮箱:hugl@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张宇
    身份:工程师
    在组时间:2025/6-至今
    邮箱:zhangyu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玺渊
    身份:工程师
    在组时间:2025/06-至今
    邮箱:wangxy@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郑杰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09-至今
    邮箱:zhengjie1@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彭举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09-至今
    邮箱:peng@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孙昂扬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3-至今
    邮箱:sunay@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付鹏冲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10-至今
    邮箱:3212004912@qq.com
  • 姓名:史王飞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9-至今
    邮箱:shiwf@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明耀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9-至今
    邮箱:wangmy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荘开龙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2/09-2025/07
    邮箱:zhuangkl202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位子龙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2/09-2025/07
    邮箱:weizl1202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陈梓恒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2/09-至今
    邮箱:chenzh202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何熙平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03
    邮箱:hexp2023@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杨鑫宇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03
    邮箱:yangxy12023@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江宏堡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03
    邮箱:jianghb2023@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包卫卫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03
    邮箱:baoww2023@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张雅婷
    身份:访问学生
    在组时间:2023/03-2023/12
    邮箱:zhangshaoyi9527@163.com
  • 姓名:周颖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9-至今
    邮箱:zhouying2023@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张娜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9-至今
    邮箱:zhangna202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朱敏锐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5/3-至今
    邮箱:zhumr202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季雨晴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5/3-至今
    邮箱:jiyq202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张昊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5/3-至今
    邮箱:zhanghao2024@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小行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4/09-至今
    邮箱:wangxh12024@shanghaitech.edu.cn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