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李佳, PhD助理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 021-20684550

邮箱: lijia2@shanghaitech.edu.cn

传真:

地址:

KMS个人画像

中文信息English
神经血管免疫研究组

课题组长

姓名:

李佳助理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PhD, 助理教授

职务:

所在院所:

荣誉称号:

教育经历:
  • 2003/09—2007/07,西北大学,学士
  • 2007/09—2013/06,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
博士后及工作经历:
  • 2013/07—2016/0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 2016/02—2016/1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
  • 2017/02—2019/06,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
  • 2019/07—2025/07,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 2025/07—至今,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 (TENURE-TRACK)

课题组简介

研究方向:
脑血管脑膜淋巴系统发育和疾病
研究内容:

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的发育与调控机制

大脑功能的维持依赖于神经活动与脑血流、代谢废物清除之间的精确协调。本实验室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整合人类脑血管疾病临床资源,结合分子遗传操作、长时程在体全脑成像、单细胞多组学及谱系示踪技术,聚焦神经与脑血管/淋巴系统互作的发育及再生机制,核心研究方向包括:

 方向一:脑血管发育的神经调控及再生

脑血管网络及血脑屏障的构建受神经系统主动调控。重点研究:1神经调控脑血管网络建成的机制2)脑血管特化结构功能(如周细胞,血脑屏障)形成的神经调控机制;3)脑损伤后脑血管再生的神经调控。核心目标:阐明神经活动如何编码脑血管三维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为脑血管疾病提供再生修复策略。

 方向二:脑膜淋巴管的发育及调控

脑膜淋巴系统是脑内废物清除与免疫监视的关键通道。主要研究:1脑膜淋巴管的发育起源与分化2脑膜淋巴管发育和再生的神经调控3脑膜巴功能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机制。核心目标:确立神经胶质细胞脑膜淋巴系统级联调控理论,解析神经-免疫互作新机制。

技术体系与转化目标

构建神经-血管-淋巴互作的全维度图谱。研究成果旨在:1)解析脑血管与淋巴管发育的普适性规律;2)为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提供靶向脑血管及脑膜淋巴网络的精准干预策略。

 

前沿技术开发

为支撑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的在体动态研究,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本实验室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长时程在体分析技术体系,围绕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涵盖分子、细胞与组织水平,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三维基因组动态成像增强子调控元件鉴定单分子RNA在体示踪,分泌蛋白梯度可视化,细胞互作与谱系追踪,细胞增殖动力学分析等。

突破现有技术瓶颈,为神经-血管-淋巴互作研究提供多尺度、跨时程的动态观测平台和前沿工具。


课题组网站:

研究成果展示

神经活动通过特定类群胶质细胞对脑膜淋巴系统发育的调控 (Cell, 2025)

  • 神经调控淋巴发育新机制:意外发现脑膜壁淋巴内皮细胞(muLECs)的发育受神经活动调节。

  • 关键细胞通路:鉴定出slc6a11b⁺放射状胶质细胞,其延伸突起直接接触软脑膜,通过神经活动调控的Vegfc表达控制muLECs的发育。

  • 跨组织协作:胶质细胞与ccbe1⁺成纤维细胞协同,精确限制淋巴内皮细胞仅生长于脑表面。

    意义:首次揭示大脑对免疫系统发育的调控,为神经免疫研究提供新范式。

脑血管发育与疾病 (Cell Rep 2024Cardiovasc Res 2024JGG 2024)

  • 血脑屏障的血流动力学调控:血流剪切力激活内皮机械传感器Piezo1,通过Notch信号级联调控大脑周细胞的增殖(Cell Rep 2024; JGG 2024)

  • 颅内动脉瘤机制:基于患者颅内动脉瘤手术样本单细胞测序,发现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信号通路活化及ANGPT2异常表达;建立在体疾病模型验证,抑制ANGPT2可缓解血管扩张(Cardiovasc Res 2024) 

高效基因编辑技术开发 (Cell Res 2015STAR Protoc 2024Sci China Life Sci 2020)

  • 内含子靶向敲入策略:实现外源基因无破坏性精准整合,保留内源基因调控完整性(Cell Res 2015STAR Protoc 2024)

  • 条件性基因编辑系统 zCKOIS:一步法构建敲除-敲入-荧光示踪多功能基因编辑模型(Sci China Life Sci 2020)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专著

专利

  • 1. 李佳,杜久林,李红羽,一种组织特异性敲除斑马鱼基因的方法及应用,中国,ZL 2019 1 1295922.9,发明专利
  • 2. 杜久林,李佳,张白冰,改造斑马鱼基因组的构建物及改造方法,中国,ZL 2015 1 0075155.6,发明专利

项目

  • 1. 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 2022-2025,上海市科委,项目负责人
  •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0-2024,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16 -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
  •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2015 -2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 5.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后择优资助 2014 -20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奖励

  • 1. 202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2. 2020,赛诺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优秀青年人才奖励基金

加入我们

课题组成员及合影

返回原图
/